扁饋線又稱平行饋線,它由兩根平行導線組成,兩根導線之間用聚或聚乙烯等絕緣材料固定,我國生產的饋線主要有SBVD和SBYD兩種,前者質地較硬,后者質地較軟,但前者比后者損耗小。由于平行饋線的兩根導線對地電容相等,故又稱平衡式或對稱式饋線。平行饋線的導線直徑在1毫米至幾毫米之間,兩根導線間距不超過被傳輸信號波長的1/10,一般的為13mm左右。平行饋線的特性阻抗為300Ω,抗干擾能力差,但價格便宜。平行饋線對傳輸信號的損耗較大,所以在有線電視系統中,部件與部件之間的連接線段和部分用戶線采用扁饋線。
天線饋電端的阻抗應等于饋線的特性阻抗。在兩者不相同的情況下,可通過阻抗變換器或其他辦法來實現不同阻抗的變換。天線饋電端是平衡式輸出,如果采用平行饋線做天線的下引線,且兩者阻抗相同,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直接連接。如果采用阻抗為75Ω的同軸電纜做下引線,則還需進行平衡——不平衡轉換。電源端向負載供電的電饋電線路。還有一種是進線回路,它有出線是到各個分柜的。 比如,高壓有二路進線, 有四臺變壓器出線, 那從供電局過來的二根總線接的柜就叫進線, 變壓器出線的柜就叫饋線,還有計量柜,PT柜等。
架空明饋線
架空明饋線是在電桿上架一對或多對明導線,一對導線構成一個電信道。電磁波沿這對導線以近似于光的速度(300000km/s )向前傳播,也內電流的變化狀態近似于光速向前傳送,這樣就可以把電信號高速地從一地傳送到另一地。
在架空明導線中傳送電流時,由于集膚效應的現象,會導致交流電阻隨著信號頻率變高而增大。這種現象是怎樣產生的呢?在導體內通上內外磁場的方向和大小都是交變的,這將在導線內產生感應電動勢,在這兩個內外感應電動勢的作用下,在導線中將產生的電流和原導體中流率愈高感應電動勢愈大。因為導線內層比外層部分有更多的電力線包圍,所以導線中心感應電動勢比外層要大。換句話講,在導線中心的電流小,隨著頻率曾高,此現象愈顯著,這種現象稱為集膚效應,它將增大導線電阻。由于集膚現象,在導線中心處幾乎無電流流過,利用該現較便宜的金屬制成,所以現在的架空明線普遍用雙金屬導線,例如銅包鋼天線明饋線。
常用的架空明饋線有平行雙線、邊聯四線、交叉四線等。架空明饋線的優點是傳輸損耗小、結構簡單、架設方便、成本低,缺點是存在輻大,主要用于短波和超短波通信。